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肖金成:将雄安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4-10-10 12:08:56

(作者简介:肖金成,河北省区域科学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

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原文来源:《经济观察》2024年第18期

           设立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建设强调“雄安质量”,要建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方位体现了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高质量要求。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有多个,主要的定位和目标就是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的本质含义是区域中的一个“点”,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在自身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向外辐射,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深圳特区,面积只有3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经济增长极,曾带动了珠三角区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设立的浦东新区,面积只有5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培育的第二个经济增长极,带动了长三角区域的发展;2017年国家设立的雄安新区,启动区面积只有20~3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是国家明确的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培育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大规模投入,经济增长极要有培育主体。雄安新区作为国家设立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央政府当然是培育主体。从2017年到2024年,中央政府给予了雄安新区大量投入,一座新的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雄安新区是河北的两翼之一(另一翼是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崇礼县),因此河北省也是培育主体。河北省不仅提供了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未来还要提供更多的土地,而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可谓集全省之力。雄安新区也是北京的两翼之一(另一翼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疏解地,一部分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以及中央各部委的附属机构也要转移到雄安新区来,因此北京市是更为重要的培育主体。在各培育主体的不懈努力下,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计日程功。

 

增长极的崛起靠的是经济要素的快速聚集

 

         雄安新区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尽快发展成为河北省乃至京津冀的新引擎和动力源。

         增长极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改善城市环境。经济要素的聚集是增长极迅速崛起的关键要素。深圳特区成立后,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经济要素向深圳聚集,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发展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深圳的经验值得雄安新区借鉴。

         增长极有三大效应:世人瞩目的焦点;人才聚集的“高地”;要素流动的“洼地”。所谓世人瞩目的焦点,就是相关政策一经推出,很短时间就传遍全世界,投资者敏锐地感知到投资良机,纷至沓来;所谓人才聚集的“高地”,就是人才趋之若鹜。中国的“北上广深”就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但雄安新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未来在雄安新区达到规划纲要预定的目标后,必然成为人才向往之所。所谓要素流动的“洼地”,就是该地区各类要素成本都比较低,因为政府前期投入大,设施比较完善,很多成本由政府承担了,这也是增长极聚集经济要素的“密码”所在。加上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距离港口100公里左右,是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未来,雄安新区将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远景可期,受投资者瞩目是必然的。

         相比深圳特区,雄安新区的发展初期有更大的“确定性”。深圳特区设立之初,中国刚刚提出改革开放,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和外商外资能否来深圳投资都是未知数,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雄安新区在建立之初,即明确为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集中疏解地,一批企业总部、金融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中央部委的附属机构将陆续搬迁到这里,尤其是中关村高新区在这里设立了科技园,一批科研机构将落户这里,预示着这里将是新质生产力的聚集地,这将对国内外投资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不舍细流,方成江海。雄安新区一方面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使命,另一方面承担着拉动河北经济发展的使命。集聚产业、促进经济繁荣仍是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深圳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同时也发展先进制造业,除腾讯、华为之外,还有比亚迪、大江、富士康等制造业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因此,雄安新区对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应持欢迎的态度,可规划若干先进制造业园区,吸引更多的先进企业入驻。

 

体制机制创新是雄安新区快速崛起的关键

 

         雄安新区既是全国第十九个“新区”,新区“新”就“新”在体制创新。目前,雄安新区已经成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实行了新的管理体制。然而,在体制创新上,雄安新区还应迈出更大的步伐。

         一是要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2018年到2024年属于规划建设阶段。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是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现在看来,雄安新区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下一阶段,雄安新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好承接北京市功能疏解的任务。如何将北京的机构、北京的人才、北京的业务顺利转移到雄安新区来,比起建设阶段工作要复杂得多。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是顺利承接的重要一环。

         二是要创新户籍管理体制。北京户籍的人到雄安新区办公能否保留北京市户籍,这是很多将要到雄安新区工作的人员的普遍担忧。众所周知,取得北京市的户籍并不容易,在雄安新区上学的子女能否参加北京市的高考也存在不确定性,为了减少到雄安新区工作的人员的后顾之忧,必须作出新的制度安排。这也是雄安新区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

         三是要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到雄安新区工作的人员,应统一缴纳“五险一金”,按照一定比例转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对于个人账户,可考虑采取全额积累制,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社会保险支出和对外转移,个人账户资金可转移到全国任何地方。对于社会统筹账户,可考虑实行现收现付制,以弥补各类保险资金支出的缺口。

肖金成:将雄安新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