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被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且相较去年,以更大篇幅部署了此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报告在阐述去年工作成果中指出,我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乡融合原本被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提出,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起阐述,说明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也说明其中还面临着制度、政策和路径等诸多障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一方面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在于城市资本等要素能够下乡,使城乡之间的经济要素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下一阶段,城市和农村户籍需进一步打通、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需深化改革、城乡社会保障也需融合统一。实现城乡一体化,根本解决城乡二元分割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新型城镇化工作部署的重点。其中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5日,国新办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今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肖金成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地钱”要挂钩,例如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也应增加,尤其是优势地区,产业、人口集聚,建设用地指标相对紧缺,影响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此外,小城镇应该成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城市制度,但现在小城镇普遍实行农村体制,小城镇从体制来说,就是大农村。未来,在小城镇应创造双向流动的条件,大城市的市民和周边的农民都能够向小城镇集聚。”
本文节选自2024年3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丨解码政府工作报告》
我会名誉会长肖金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城乡融合的采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