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团队个人栏目    杨开忠个人动态    杨开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第五届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于2023年11月4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协同创新·雄安引领”为主题,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雄安新区的创新引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整理稿。

 

根据规划,雄安是千年之城、“未来之城”,也将是“模范之城”。

 

“怎么做‘模范’?我的理解主要是在全面绿色化和新一代数字化两个方面融合发展、使雄安新区崛起成为绿数融合发展的创新之城。”杨开忠表示。

 

雄安新区进入到疏建并重、疏建并举的新阶段,我们更需要一个面向模范之城观察、分析、指导实践的框架。对于雄安新区,水资源的意义重大,未来雄安新区要做好模范之城的关键一点就是建成现代化的节水型城市。

 

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会上,他从“水足迹”的概念出发,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着眼于“水足迹”最小化的社会建设。“节水是推动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课题,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始终强调节水的重要性。”他表示,“‘水足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对水环境的冲击,分析揭示‘水足迹’ 人类驱动因素,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科学问题。”

 

杨开忠在演讲中提到了用于分析预测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新生态经济学框架——INEE。这一框架融合了分散的、相互竞争的不同经济理论,抓住了经济结构变化、物质能量信息交互以及城市化和空间密度的作用,全面刻画了环境变化的人类驱动因素,实现了易于理解的、富有意义的、逻辑清晰的全面表达,为分析、预测、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个完整、内在一致的综合分析科学框架。我们要全面精准定量的分析人类驱动因素,就要避免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黑箱”来处理,重视影响环境的人类社会的各种内部因素。按照马克思的科学论断,我们可以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看成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化过程。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一个方面,决定于经济规模;另一方面,它又决定了经济的低碳化、循环化水平的互动。杨开忠认为,站在新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绿色节水型雄安新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作用、物质循环间交互的作用以及空间的作用。“就是要重视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方向的一种结构变化 ,重视雄安新区所处的地理空间,重视在这个空间里各种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循环互动。”杨开忠进一步解释说。“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既要注重节水节能,也要讲究降碳降耗。在此基础上,还要协调推进人口、交通、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空间布局以及经济增长等各方面因素。”杨开忠表示,“建设节水型社会,绝对不是水利单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杨开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