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您认为,如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肖金成: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既是黄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黄河生态系统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要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难题,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因地制宜地构建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生态重建”为核心的生态保护格局。黄河源头及上游是生态涵养、水源补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应以恢复和稳定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发挥和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应偏重于防止泥沙注入和水土流失、加快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坝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使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黄河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则应注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做好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未来如何有效调节黄河水沙关系?
肖金成:开展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既拦截泥沙,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和以坝代路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要紧紧抓住淤地坝建设这个“牛鼻子”,创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模式,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同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同建设美丽中国相结合,以流域为单元,对黄土高原重要沟道坝系进行规划设计,系统谋划一批重点工程,每年选择若干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分级负责、分类投入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分区精准施策,着力提高治理效率,有效解决黄河水沙不协调问题。将开展生态综合保护作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释放生态红利的重要抓手,将淤地坝系扩面升级作为减少入黄泥沙的关键举措,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黄土高原面貌实现根本性好转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肖金成:黄河流域应根据上中下游不同情况,从优化空间布局出发,以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引领,协同推进流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黄河流域形成了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兰西四大城市群和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都市圈,在城市群和都市圈之外,应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区域中心城市集中,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现水土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率先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聚集产业,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密切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步完善城市体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肖金成:牵住“牛鼻子”力护黄河岁岁安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