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况:朱孝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荣誉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项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2部。
导读: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变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增进我们的素质、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关注我们的学术命题,我们就能够做得更好。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增进素质;第二,如何增加科研能力;第三,如何提升科研人员的命题意识。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
现在我就来讲第一个问题,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
我今天讲的其实不是让大家更加紧张,而是让大家更加放松。从大学里来看,高校老师的状态大致可以分成这六种人:第一种人学问很好、能力很强,无论治学还是搞行政都是领军人物;第二种人,他们学问做的很好,非常前沿,能够创新,我把他们称为前沿创新的专家型人物;第三种状况是常规的科学家,他们对知识很熟练,他们掌握很好的技巧,他们科研上课都没有问题,但是不够前沿、不善于创新;第四种人是青年教师,他们是理想主义的高校工作者,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做的很好,但是没有名师指导,没有方法,做起来很累;第五种老师状态呢,我把他们称为“学术殿堂中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特别善于搞,社会活动,真是这方面的天才,但是他们做学问的时候静不下心来;高校老师中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学术职员,他们也在学校里工作,但他们不那么拼命,他们是生活型的。这六类人都很有趣,身上都有优点,向他们学习,我们也要为他们提出如何改善高校老师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到一个餐馆里去吃饭,餐馆的服务员非常热情。他就对我们介绍说,“今天我们这里的鱼是特价的,比平时的鱼要便宜一半”。于是有两个年轻人非常高兴,马上就要了。还有一桌是一个人,他就问了服务员一个问题,“这个鱼是可以红烧还是可以清蒸”,服务员说“这个鱼只能红烧不能清蒸”,于是那个人就微微一笑没有点那个鱼。第三张桌子上坐着一个小姑娘,她很礼貌的感谢了服务员,她说“谢谢”,她就只管点自己的菜。
我在旁边看着,突然我领悟了一些真理。第一桌的人是勇者,他们一往无前敢冲敢撞,但是也比较莽撞。第二张桌子上的人是个智者,他问一下就知道清蒸鱼不能做就是不新鲜,然后他会一笑,绝对是个智者。第三张桌子上的人却是个能者,因为她有自己的目标,凡是与她自己目标没关系的,她就谢谢,绝不沾染。
所以把智者、勇者和能者这三者结合起来就好了,我把他们称为大智大勇大能之人,这些人如果还能够创新一定是领军人才。有一些人不那么忙,有些人确忙的要命。其实高素质的人就是高人,高人是不忙的,干什么事情都是胜似闲庭信步。社会学家曾经统计过,假如很忙,你有一百件事要做,其实你真正要考虑的只是其中的20件,真的要动手做的还不到其中的5-10件。每个人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都做的,好象什么都要做,其实只要做几件就可以了。不忙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效率很高。我们这么来理解,理想产生动力,思想产生观点,方法产生效率,所以他们有很好的方法,效率很高,做事情很快,有计划、有目标、有战略、有战术,任何事情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无所谓。
那么高人这种品格怎么练就的呢?或者我们说如何提升我们的素质呢?这里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人通过劳动获得温饱。第二句话,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第三句话,人通过创造获得自由。第四句话,平庸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在于个“惰”字。最后一句话,天才之人所以不能成功在于一个“傲”字。
第三句话叫做人通过创造获得自由。有一个小孩很喜欢拉小提琴,他拉小提琴的时候音也不准、拍子也不准、身体也摇、头也摇,邻居吵死了。后来他进了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就把他训练成一个头不要、身体不摇、拍子准、音也准的人。后来他成了一个音乐大师,他在台上表演,他音也不准、头也摇、身体也摇,但是他是音乐大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所有人都有一个如何通过努力从自然人变成文化人再变成自由人的过程,大师们、高人们早就走了这个过程,所以他能够通过创造获得自由。
第二个问题,人通过劳动获得温饱,我们说平庸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在个“惰”字。勤劳确实很重要。北京大学有个文科实验班里面有个女学生,本科的时候写了四部长篇小说,然后她出国留学叫我帮她写推荐信,我就问她“你为什么写这么多书?”她就说“我有好奇心,我想写就写了,我也不知道,我有好奇心”。
北京大学哲学系有一个很有名的教授叫冯友兰,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著作,有人就问他“你写了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写呢?”他就说了四个字叫做“欲罢不能”。一个是小姑娘的好奇心,一个是大学者的欲罢不能,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说的都是勤劳的问题。
这五句话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天才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在于一个“傲”字,所以我们不能骄傲,我们应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就想起了有一个留学生,那个留学生是学生物学的,搞玉米研究的,不仅获得了博士学位,还被一个美国最高端的实验室叫他去做博士后。然后他就去了,接见他的是一个小青年,然后他心里就不高兴,他说,“我这么大一个学者,我这么伟大一个人,我是来读博士后的,怎么派个小青年接待我”,不高兴。没想到那个小青年说了几句话就把他震住了,小青年说“欢迎你来,我是这个研究院的院长,我手下有十来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你愿意跟哪一位”。然后他才知道天外有天。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五句话,提升自己的素质。所谓高素质的人,所谓高人都有一种不可取代性。不可取代性就是人家能做的事情我都能做,我能够做的事情别人不会做。
居里夫人花十几年就是提炼镭,身体弄坏了,这个事情别人不会做。爱迪生搞了那么多发明,人家不会做。中国的学者超级稻、青蒿素发明出来了独一无二,人家不会做,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能够做到不可取代性。
高素质的人还有个特点,他们是以信仰为动力的。他们能够做到心灵高尚、成熟理性、无私为他、敢负责任。高人也渴望有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至少有个做学问的环境,所以他们特别懂得如何在竞争之中与人合作,他们愿意帮助人,他们也愿意留下一个缝隙。高人从来不发脾气。我听过这么一句话,第一等人才有能力没脾气,第二等人才有能力有脾气,第三等人才没能力有脾气。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就知道高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智慧与人格。
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说过这句话“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传授智慧。大学不仅仅是培训技术的,更重要的是锻造人格”。从这里引申一看,我们就要知道我们要增进人文素质、增进我们的智慧、增进人格绝对有好处。
比如说上海有个著名教授他谈到创新性人才应该有十个方面的锻造:有理想抱负但不自命不凡;有独到见解但不哗众取宠;有冒险精神但不莽撞行事;能坦诚己见但不轻易否定别人;能坚持原则但不失灵活机动;能服从领导但不盲目跟从;能团结群众但不随波逐流;能谦虚好学但不照抄照搬;能孜孜不倦但不失生活情趣及幽默;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但绝不损害别人的形象。
我们为什么谈增进你的科研能力要去谈素质呢?其实这叫做人,把人做好了你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谈第二个问题,叫做如何提升科研能力。
我把人类知识的获得分成三个世界:第一个世界叫做感觉与经验的世界。第二个世界叫做直觉与艺术的世界。第三个世界叫做知觉与科学的世界。感觉与经验的世界。这里面就是人通过感觉,用归纳法获得了知识。知觉就是一些常识,就是一些概念,就是一些规律。这里用的是演绎法。
直觉与艺术的世界。这里面都是一些良心的问题,都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问题,这是人的基本的价值观。有社会价值也有心灵价值。社会价值是种群体的价值,其实心灵价值很重要,重要时刻常常决定你的行为方式。它至少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变形。有个小孩儿小时候都把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都整理的井井有条的,长大以后做事情也是做的非常的规矩。心理价值第二点是文化性。充满着理想、充满着文化。心灵价值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独特性。还有个特点叫做非功利性,他就是喜欢。有的时候我们交友,我们说我太喜欢他了,他的性格太好了,性格这些东西是社会价值。其实比性格更加靠得住的东西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中国的科学在发展,我们注意到我们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我们的提法从如何建立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到如何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我们说如何培养“三好”学生到我们如何培养“四会”人才,所谓“四会”人才就是专业要超级棒,还要会文化、会军事、会经济。我们还要说,我们要创建“一流大学”,但要实现“八个一流”。
从我所从事的世界史来看,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建立了社会发展史的框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突然之间要和世界上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国家打交道,我们的知识又不够了,于是就发展出知识型的世界史。但是也带来问题。带来很多教材式的成果。很多博士生写的毕业论文纯粹就是教材,他没有问题意识,他来一段知识的堆砌。
所以近年来我们又发展出另一种世界史,叫做研究型的世界史。研究型的世界史就比较有趣了,它注重学术性,含金量很高,有用性、前沿性和中国特色。它还注重命题意识。
如何提升学术研究中的命题意识
我们接下来要谈第三个问题,怎么提升我们对科学研究中、学术研究中的命题意识。哥德巴赫猜想是个命题,世界史上有很多命题。命题是什么?命题是种评价也是一种论断,也是一种结论。
学术命题是当今世界上检验你学术含金量、你的学问高度的一个国际性的标准。在我们世界史研究领域很多的这样的命题都是外国人提出的,中国学者提出的学术命题还不多,所以我们必须尊敬我们的命题意识。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个命题叫做鲍斯曼命题。鲍斯曼命题我们主要想论证什么呢?论证他的方法论。他的命题的精彩之处就是研究事物的另一面。
鲍斯曼先生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做《文艺复兴的衰落》,也可以翻译成《文艺复兴的秋天》。他是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副校长,对中国很友好。1978年曾经当过美国历史协会主席。1991年他退休了,为什么呢?就是在写这本书《文艺复兴的衰落》。鲍斯曼这本书出版于2000年,但是这本书要揭示的并不是文艺复兴如何兴盛,而是文艺复兴如何衰落,他要测试他的一种方法叫做问题的另一面。
在1988年他出版过一本书叫《加尔文:一副16世纪的肖像》,他认为一向被人认为的一个加尔文是个非常苛刻的法律学家,其实还是个人文主义者。这部作品带给学术界的是一个新的加尔文,更深的层次是说两项运动是不对立的。
文艺复兴衰落也是有更深的含义,什么含义呢?也就是说同样一批人文主义者,他们有追求自由的一面,也有稳固秩序的一面。各种事情都有两个面,比如说有光明就有黑影,有白天就有黑夜,当然人们更喜欢研究光明而不喜欢研究黑暗,而鲍斯曼先生却愿意研究黑暗,并且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我们从他的方法论上能够感受到他的这种研究是要研究事物的另一面。这就是鲍斯曼命题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我要介绍的第二个命题是关于封建主义的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者是一位叫Strayer的教授。他写了一本书叫《封建主义》,为封建主义奠定了一种定义,但是Strayer的精彩之处不仅限于他描绘的封建主义的图景,所有人对于他的尊敬都来自于他思考和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欧洲是如何告别中世纪走向现代国家的。
Strayer这个命题的特殊性在哪里,特殊性就是他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他研究近代国家的特征但又找不到材料,因此要研究的就是一种以论带史,社会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说的假设,然后进行实验设计,然后进行观察,最后再下结论。
科学研究走在前沿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不清晰的东西变的清晰。另一个目的,它可以采取自然科学的方法,先根据知识、常识以论带史,然后有目的的调查渐渐形成,最后还是做到了论从史出。
这两个命题一个是鲍斯曼的,一个是Strayer的,都让我们领略到什么叫命题。
今天我们大致讲了这些。:第一,假如你要提升你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提升你的个人素质。第二,你要提升你的科研能力,那么你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方法论。第三,要增进你的命题意识。
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变的时代,一切都在发展,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增进我们的素质、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关注我们的学术命题,我们就能够做得更好。谢谢大家!